6月3日,铜鼓县陈氏贞节坊、秋收起义招募员追悼大会旧址、大梅村革命旧址群等地迎来一场特殊的“考试”——铜鼓县检察院检察官对照整改清单,对文物消防隐患整治、环境清理等成果进行现场验收。只见消防设施配备齐全,旧址周边整洁有序,古老建筑重焕光彩。这场验收既是对“公益诉讼江西行”文物保护行动的阶段性检验,更见证着检察力量为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注入的法治动能。
今年3月,江西省“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”启动后,该院迅速激活“行政执法+检察公益诉讼”协作机制。当“陈氏贞节坊消防隐患”“秋收起义招募员追悼大会旧址建筑垃圾倾倒”两条线索通过协作平台移送至该院,一场覆盖县域文物点的保护行动旋即展开。
该院组建由分管副检察长牵头的办案专班,携带无人机等设备深入辖区文物集中区域。这支“文物保护轻骑兵”以“脚步丈量文明”的姿态,走进散落山野的文物点,拉开了文物保护的序幕。
专班成员穿行于赣西北山野间探访文物点:市级文保单位陈氏贞节坊周边柴草堆积,防火风险突出;秋收起义招募员追悼大会旧址被建筑垃圾侵占,革命地标伤痕累累;大梅村革命旧址群墙体风化,面临灭失威胁。#为精准诊断文物“病情”,该院创新采用“科技+人文”双轨工作法:利用无人机航拍建立数字影像档案,精准记录建筑本体每道裂痕;与村史“土专家”深入交流,采集“道光年间立坊盛典”“秋收起义招募往事”等口述史料。180余份影像资料与口述整理资料,构建起“数字档案+人文记忆”的立体保护数据库,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详实依据。
“文物保护需要全社会共担责任!”4月的文物保护听证会上,检察官的倡议引发共鸣。人大代表、人民监督员等观看着无人机拍摄的文物“伤情”视频。
“贞节坊是清代民俗研究的活标本,消防整改必须立即启动!”人民监督员沈丽的话语切中要害。“旧址周边需划定生产工具集中存放区,平衡保护与民生需求。”县人大代表周广提出务实建议。检察官结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》《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》等现场普法,明确文旅、城管等部门法定职责,最终形成“保护优先、系统治理”的整改共识。##听证会次日,5份“问题清单式”检察建议送达相关部门,每份建议均附整改流程图,如同“法治施工图”直指病灶。各部门立即响应,制定“一址一策”整改保护方案。目前,陈氏贞节坊周边环境已整治清理,安全隐患消除;秋收起义招募员追悼大会旧址维修设计方案已编制;大梅村革命旧址群已启动“修旧如旧”工程,预计年内建成红色教育基地。
“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,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。”看着“重获新生”的革命旧址群,办案检察官的感慨道出了文物保护的深层意义。这场持续2个月的保护行动,不仅让文物“重焕生机”,更探索出“公益诉讼+文化利用”的县域文物保护模式。
站在新起点,该院正谋划“预防—监督—修复—传承”全链条机制,以法治力量守护“看得见的乡愁”与“抹不掉的红色记忆”,推动检察保护从“个案办理”走向“系统治理”。
##从百年石坊到红色旧址,从法治守护到活态传承,铜鼓县检察院的实践是江西文物公益保护的生动缩影。在这片浸润着秋收起义精神的红土地上,检察人正以“守土有责”的担当,让文物“开口说话”,让历史“照进现实”,为文化强县建设注入法治动能,让文明星火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征程中永续闪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