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京东、美团、饿了么等平台掀起“外卖大战”,“满减神券”“0元购”等补贴让人眼花缭乱。消费者忙着“薅羊毛”,商家却五味杂陈。这场竞争背后,藏着不少法律门道。
价格战的法律边界
平台的低价补贴虽吸引用户,但如果为排挤对手,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销售,则可能构成违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:经营者不得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,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,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。这种行为破坏公平竞争,扰乱市场秩序,查实后将面临法律严惩。
“二选一”涉嫌违法
若平台要求骑手或商家“二选一”,只能在自家平台接单经营,这种限制交易自由的行为涉嫌违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二条: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,应当遵循自愿、平等、公平、诚信的原则,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,公平参与市场竞争。明确禁止利用技术或规则对经营者进行不合理限制,从业者有权自主选择合作平台。
广告宣传不能“任性”
竞争中,平台宣传若含虚假内容、误导消费者,或贬低对手,就触犯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第四条: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,不得欺骗、误导消费者和第十三条: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。法律规定,广告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,也不得贬低其他经营者,隐晦暗示对手不好或夸大自身优势都不允许。
外卖大战中,各方都需在法律框架内行事。平台合规运营,商家诚信经营,消费者理性消费,才能让市场健康发展。享受便利的同时,多了解法律知识,才能更好维护自身权益。